为了解决宁夏地区酿酒葡萄冬季埋土问题,宁夏贺兰山东麓引进种植抗寒酿酒葡萄品种北玫和北红.通过调查北玫和北红在该地区越冬抗寒能力及其抗病性,评价其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和酿酒特性,探究在该产区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埋土防寒情况下,北红和北玫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最高可达94%,但两品种具有萌芽早的特点,易遭受晚霜危害,造成减产;通过调查北玫和北红的酿酒特性认为,其酿制的单品种干红葡萄酒果香味浓郁,酸度高,适口性差,因此不宜做单品种酒,可作为调配品种少量发展,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根据国家啤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及浙江省关于节能降耗工作的要求,通过分析比较浙江省啤酒生产企业综合能耗和产品单位综合能耗,结合国内外能耗审计标准,制订了浙江省啤酒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指标限额和计算方法,并且提出新建啤酒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准入值.标准经有关部门审核通过,认为能耗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指标适用于啤酒生产企业生产用能系统能源消耗量的计算与评价.
为研究酵母菌混合培养条件下生长状态的变化规律以及相互影响的因素,选取2种酵母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 131和毕赤酵母菌(Pichia fabianii,P.f) 65,考察了初始糖含量、pH值、乙醇体积分数对两菌种混合培养时生长状态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考察了2种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对于纯培养,混合培养条件下,Pf对Sc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低糖和低pH值环境条件下,Sc受抑制作用加剧,当初始糖含量2%时,PflSc(菌体浓度比)为28,pH 3.5时,PflSc达37;在外源添加乙醇时,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Pf受抑制程度较Sc严重,Sc生长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说明Sc较Pf耐乙醇,当乙醇体积分数为12%时,PflSc为0.5.经细胞脂肪酸组成分析,Sc主要为C16的棕榈酸和棕榈油酸,Pf主要为C18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混合培养时细胞脂肪酸组成主要为C18型脂肪酸,Pf细胞代谢产生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积累释放可能是抑制Sc生长的因素之一.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从转录组水平研究混合酵母相互影响的机制,以及发酵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以药食同瓣中药渣为试验材料,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中药渣转变为可在养殖行业使用的发酵饲料,实现中药渣无害化、资瓣化再利用.鲒果表明,中药渣制备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外瓣添加15% ~ 20%蔗糖,按照0.5‰ ~ 5‰的接种量(混合菌剂,包括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安琪啤酒酵母),与高湿药渣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25 ~37℃)密闭发酵2d后即可使用或长期存放.发酵过程及密闭存放过程中(1~60d)未出现明显的染霉菌等杂菌的情况.中药渣经过发酵,降低了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同时增加了粗蛋白、各种有机酸等有益成分的含量,可作为发酵饲料在养殖行业中部分替代普通饲料.
本文针对炎热产区或炎热气候年份葡萄收获及其对应的工艺策略进行了论述.炎热气候导致葡萄中糖、酸和酚类物质不平衡,此时确定采收时间成为酿酒师的两难选择.一者是当葡萄达到合适的糖度和pH值时进行采收(早期收获);二者是等待葡萄中酚类物质完全成熟后采收(晚期收获).而无论采取早期或晚期哪种收获方式,葡萄原料都有其不完美甚至严重欠缺的地方,均给酿造高品质的酒品造成现实挑战,需要酿酒师运用更多针对性工艺技术手段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酿造和管理.早期收获通过缩短浸渍时间、添加多糖等工艺,补加多糖一种是在浸渍和发酵阶段增加或补足有益多糖,另一种是苹乳发酵后或陈酿中进一步增加或补足有益多糖;晚期收获选用适合的酵母,添加酵母保护剂及营养剂或发酵停滞进行重启发酵.以期为酿酒师解决酿酒实践中的问题拓展思路,从而酿造出更高品质的葡萄酒.
概述了我国大麦生产和育种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啤酒和饲料大麦原料的需求,指出了我国大麦生产和育种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研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