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田间调查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胶东半岛地区酿酒葡萄生长期病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山东胶东半岛地区酿酒葡萄生长期主要病害有6种,包括炭疽病、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酸腐病以及褐斑病;其中炭疽病是主要病害,发病严重的病果率达35.63%,个别地块有绝收现象;褐斑病只在个别地块中发现:酸腐病和霜霉痛在葡萄生长后期加重;炭疽病严重的地块酸腐病也严重.病害防治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药剂种类以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多菌灵及福美双为主;整个生长季施药普遍在14~15次,最多可达17次.
以壬基酚( NP)、双酚A( BPA)为模板分子, a_甲基丙烯酸( MAA)为功能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 D_MIP),并以D_MIP为固相萃取填料,建立了双分子印迹固相萃取_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环境食品中痕量NP和BPA的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和吸附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D_MIP对NP和BPA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73.3和97.5 mg/g,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2和1.7。在最佳条件下,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2.3 mg/L (R2>0.998),检出限(S/N=3)为0.001~0.002 mg/L。将本方法应用于江水、啤酒、鲫鱼中 NP 和 BPA 含量测定,回收率在86.4%~99.1%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2%。本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对环境和食品中NP和BPA的富集、分离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明确酿酒高粱淀粉理化特性,以6种酿酒高粱为研究对象,比较其淀粉溶解度、膨胀率、冻融稳定性,用环境扫描电镜分析高粱籽粒内部胚乳粉质区结构,布拉本德黏度仪测定淀粉的糊化特性,差示量热扫描仪测定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高粱籽粒内部淀粉颗粒为椭圆球形,不同高粱淀粉颗粒间致密结构差异显著.淀粉溶解度为0.45% ~3.5%,膨胀率2.1% ~14.5 g/g,冻融稳定性2.5% ~24.5%;同北方高粱相比,南方高粱峰值黏度高、崩解值高、回生老化程度低,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糊化温度低、起始温度低、凝胶形成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酒酿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酒酿制设备。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普通的发酵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固液分离效果较差同时操作较为费力,给使用造成不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白酒酿制设备,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板。该白酒酿制设备,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利用主动齿轮盘与从动齿轮盘啮合通过转动主动齿轮盘带动从动齿轮盘转动,从动齿轮盘的转动利用第二转轴带动下半酿制桶转动,提升固液分离效果同时主动齿轮盘的直径小于从动齿轮盘的直径,操作时较为省力,方便用户使用。
乳酸是自然界中最小的手性分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同时也是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的前体.目前,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是生产乳酸的两种主要方法,而后者在底物的可再生性、产物光学纯度和环境友好等方面均具有潜在优势.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细胞都能合成和积累乳酸,如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乳酸菌等.与乳酸菌、芽胞乳杆菌和谷氨酸棒状杆菌等乳酸生产菌株相比,大肠杆菌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简单、易于高密度发酵、代谢网络清楚、遗传操作方法成熟和产物乳酸光学纯度高等优势.本文中,笔者介绍了乳酸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作用,系统综述了国内外通过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乳酸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乳酸生产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其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为资源化利用马铃薯薯渣与茎叶,将两者混合后,用黑曲霉、植物乳杆菌和啤酒酵母菌制成的复合菌剂进行接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茎叶中水分含量、营养成分及菌剂的添加、接种量三因素对薯渣与茎叶混合物发酵效果的影响,并在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测定了发酵前后产物的重要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优化发酵工艺为当茎叶水分为50%时,在1 000 g按实际比例混合的薯渣与茎叶混合物中添加(NH4)2SO4 60 g、过磷酸钙95 g,复合菌剂接种量为5%,厌氧发酵20 d.与发酵前相比,优化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提高328.26%,蛋白质可消化率提高172.79%,硫铵素、烟酸、叶酸、乳酸、钙、磷含量分别提高6 251.72%、755.32%、767.52%、1 812.50%、111.11%、411.11%;发酵后产品粗纤维含量降低55.53%,尿素和龙葵素残留量均在安全值范围内.因此,接种复合菌剂发酵薯渣与茎叶的混合物,不仅可改善饲料的品质,还可提高饲料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