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酿酒酵母蛋白激酶Sch9(哺乳动物p70S6kl的同源物)PDK1和PDK2位点点突变的两种突变体,分别进行生长、寿命表型检测及免疫印迹分析实验,发现PDK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对于Sch9活性起着主导性作用,并且PDK1位点发生去磷酸化会促进C末端高度磷酸化,而PDK1发生磷酸化会抑制C末端的磷酸化.由此说明Sch9上PDK1和PDK2位点是否发生磷酸化除了受到各自上游激酶的调节外,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种负调控机制.
为探索酿酒原料对银朗姆酒中杂醇油含量的影响,采用冷汁生石灰澄清法对甘蔗汁进行处理,经18℃低温发酵和蒸馏后,选取中间蒸馏组分,调配成40%(V/V)的基础酒,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银朗姆酒中异戊醇含量最高,占杂醇油总量的46.70%~63.22%;其次为正丙醇和异丁醇,分别占20.26%~36.08%和14.47%~15.87%;正丁醇和正戊醇含量较低.6种蔗汁原料酒中,大黑熊品种的银朗姆酒中杂醇油含量最高,达到389.54 mg/L,其次是蔗94128 (316.91 mg/L)、台优(312.27 mg/L)、粤00236 (295.83 mg/L),含量较低的为台22 (254.76 mg/L)和桂00122 (239.48 mg/L).本方法可快速、准确检测银朗姆酒中杂醇油的含量,用以选择适宜酿酒的甘蔗品种.
本文主要对大豆蛋白水解产物用于部分替代麦汁进行啤酒发酵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发酵液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证明酵母在添加了大豆蛋白酶解液中的发酵液里可以正常发酵,所得啤酒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高粱白酒,它涉及白酒酿造领域,解决广大北方高纬度(北纬40°~50°)地区一年单季作物产量和效益太低和白酒中缺少鲜作物果实的清香味的问题。通过将鲜嫩的高粱作物果实烫煮、破碎、发酵、蒸馏、陈酿等一系列加工过程,酿造成鲜高粱白酒,使白酒口感更好。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所有能够种植高粱作物或稻类作物的地区。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将其分为正常浆果、皱缩浆果、正常与皱缩混合浆果,研究浆果皱缩对葡萄和葡萄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果皱缩会使'赤霞珠'葡萄及葡萄酒中糖、酸含量显著增加;但对花色苷产生负面影响;皱缩会降低葡萄果实中单体酚的含量,但增加了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含量和种类.与正常果实相比,皱缩浆果酿成的葡萄酒中乙酸乙酯、乙酸、1-己醇、苯甲醇和(E)-3-己烯-1-醇含量显著提高,具有更为突出的香脂味、果香味和果脯味;对混合果实进行清汁发酵,葡萄酒中的丁二酮、苯甲醛、辛酸乙酯、(Z)-2-己烯-1-醇和1-十二烷醇含量显著提高,具有较为突出的奶油味和花香味.
以啤酒的酒精度的快速检测为研究对象,针对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法建立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时波长筛选问题,提出将相关系数法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相结合提取光谱有效信息,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啤酒酒精度近红外光谱检测中,吸收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的预测建模的波长个数分别减少了83%、82%,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0.42%、0.64%,不仅简化、优化了模型,而且增强了预测建模型的预测能力,是一种采用PLS法建立预测模型前行之有效的降低和优选波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