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通用载体质粒融合系统UPS(univector plasmid-fusion system)构建出了以GFP(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经PCR、电泳、测序等手段证明了构建的准确性,同时验证了UPS的高效性及简便性.
窖池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根本,其中窖泥微生物则是决定白酒风味与品质的核心。通过454焦磷酸测序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窖龄窖泥的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共获得494293个有效序列,可归为79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别属于21个门(phylum)。优势分类门(≥1%)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66.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6.0%、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9.0%、螺旋体门(Spirochaetes)2.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8%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1.0%。窖泥微生物多样性在1~25年间随着窖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但在25~50年间保持相对稳定。不同窖龄的窖泥中优势种群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乳杆菌(Lactobacillus)在1年窖泥中为绝对优势种群(62.3%),而在10年窖泥中,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下降(16.1%),Petrimonas,Clostridium IV和甲烷菌等丰度则显著增加。在25~50年窖泥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并且一些未培养菌丰度在这一阶段也显著增加。此外,窖泥中古菌主要为氢型产甲烷菌(Methanobrevibacter、Methanoculleus、Methanobacterium),可同时利用氢气和乙酸的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在25~50年窖龄的窖泥中也有较高的丰度(3.1%~4.5%)。本研究从微生物群落构成角度为“老窖产好酒”的实践经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了宁夏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产20多年来在建园和成龄葡萄园改造提升的成果与经验;在宁夏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审时度势,提出了5条具体建议,供决策者和生产者借鉴参考.
分析了瓶装啤酒输送链条的工作状况,对链条各个元件的腐蚀和磨损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链条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链条各个元件的材料、元件的相互配合及元件的表面处理.试验表明,不锈钢套管筒和普通滚子、普通套筒及嵌聚甲醛衬套滚子都具有抗腐蚀和耐磨损的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酒糟的处理饲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步骤如下,1)将白酒糟运回来后,先将白酒槽彻底绞碎,使其成为大小均匀的碎末;2)变成碎末的白酒糟加入辅料进行搅拌,混合后装入池中压紧压实后密封;3)夏季发酵8天以上,冬春季节发酵15以上即可饲喂。
以2株拉格型啤酒酵母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在传代及自溶过程中细胞形态、细胞活性活力、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以及DNA的损伤等指标,分析啤酒酵母在传代发酵及自溶过程中的生理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传代培养过程中,原本表面圆润饱满且呈椭圆型的啤酒酵母细胞会在活力下降后出现褶皱,甚至因为细胞内部结构的严重水解而干瘪失型.同时,细胞壁厚度在传代过程中也会逐渐变薄;高活力的菌株所表现的抗自溶能力、抗压能力都强于活力低的菌株,而且高活力的菌株所产生的ROS含量相对少、且稳定,DNA损伤速度也相对缓慢.研究啤酒酵母在传代及自溶过程中具体的生理性能变化,不仅有助于了解酵母细胞在传代发酵过程中的自我防御机制,对选育优良啤酒酵母也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