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作为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在白酒领域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对比了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ERIC-PCR(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技术)等5种不同分子检测技术的原理、技术路线、特征以及应用.并对该技术在白酒酿造中微生物中应用进行展望,对进一步研究微生物代谢机制与酒体风味形成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为酿酒葡萄选择适宜的杀菌剂,保证葡萄酒质量安全,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将甲基硫菌灵(5 mg/L)、甲霜灵(2 mg/L)及嘧菌酯(5 mg/L)添加到葡萄醪中,进行葡萄酒酿造,比较各处理组葡萄酒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并测定不同酿造阶段农药含量.结果表明,3种农药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葡萄酒品质,嘧菌酯显著延长了发酵时间且对葡萄酒品质影响较大,甲基硫菌灵显著降低了葡萄酒香气质量,甲霜灵对葡萄酒酿造影响较小.3种农药在酿造结束时平均减少约70%,不同阶段对农药的去除作用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陈酿,固体相对极性较弱的农药有显著的吸附作用.该研究发现杀菌剂会影响葡萄酒品质,极性较弱的农药更容易去除,相关结果可为酿酒葡萄杀菌剂的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白酒灌装包装流水线分料机构,包括主检验传动带、辅检验传送带、推料气缸、三角形分料板和挡杆,主检验传动带和辅检验传送带分别设置在灌装输送带出口两侧,推料气缸安装在主检验传动带一侧,推料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一个推板,三角形分料板固定在灌装输送带末端,挡杆一端挂接在灌装输送带一侧的挡板上,挡杆另一端位于三角形分料板处。本实用新型设置主辅两条检验传送带,可根据白酒灌装流水线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切换调节,提高了检验效率,确保了白酒灌装检验高效运行,发挥灌装设备的最大产能,具有设计合理和操作便利的优点。
为同时解决白酒企业酿酒丢糟和酿酒废水污泥的污染问题,该研究设计了好氧堆肥发酵设备.设计4种不同的丢糟与污泥处理体积比例:1:1、2:1、3:1和4:1,以寻找丢糟污泥堆肥的最适原料配比.结果 表明,丢糟与污泥体积比为2:1时效果最好,pH、电导率、含水率、有机质降解率、铵氮、硝氮、总碳、总氮等多项值均处于良好水平,最终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达到0.88(>0.8),显著高于其他3组的GI值(P<0.05),完全满足通常认为的腐熟要求;丢糟与污泥体积比为3:1、4:1时效果一般,符合腐熟要求的指标参半,最终GI分别达到0.72和0.66,与0.8有一定差距;而丢糟与污泥体积比为1:1时效果较差,各项指标均处于较差水平,最终GI仅达0.45(<0.8).该研究利用自主设计的好氧堆肥设备首次用好氧堆肥法同时处理丢糟与污泥,并生产丢糟有机肥,并对初始原料比例进行了探索,为切实解决白酒丢糟、污泥等固态废弃物问题提供了全新而有效的方法.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在着色期以每株留果枝12个和18个、每果枝的果穗以上留4、6、8、10片叶摘心且果穗及其以下叶片摘除为处理,以果穗以上留叶10片且果穗及其以下不摘叶为对照,研究单株留果枝量和单枝留叶量对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随着留叶数的增加,果实的总糖、总酚、单宁的含量,pH值、糖酸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品质提高.每果枝留叶10片时,单株留果枝18个比留12个的果实的总糖、总酚、单宁、pH值和糖酸比均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品质高.综合比较每株留果枝12个、18个均可,以每果枝留叶10片摘心比较适宜葡萄品质的形成.
研究全价料中添加液态酵益在存放期内菌群活性的动态变化,将活菌制剂液态酵益7.5 mL加入3 kg饲料中,再加入6 g红糖进行无氧发酵,分别取发酵后第0、2、4、6、8、10、14、21、28天的样品进行检测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酵益此类微生态制剂加入饲料中发酵,代表性微生物啤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的数量均在前6d之内达到最大值,也就是在饲料发酵后的4~8d饲喂动物,这样有益性最大,而在保存30 d后,有益菌的数量下降到较低水平,不适宜继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