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β-l,6-葡聚糖酶BGN16.2的cDNA序列,并采用半定量RT-PCR法,研究以茯苓粉及病原菌细胞壁为诱导物对该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构建该酶基因到酿酒酵母诱导型表达载体pYES2上,转化酿酒酵母,用CMC糖化力法对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酶活性进行检测.克隆得到BGN16.2的cDNA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290 bp,编码429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为48 kDa,预测的等电点pI为5.25.该基因能在酿酒酵母中表达有生物活性的β-l,6-葡聚糖酶并分泌到胞外.发酵液中的酶活在培养60 h时达到最高(2.1 U·mL-1),最适酶解温度为50 ℃,最适pH值为5.5.对该酶的一二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完成了该酶的活性区域三级结构的建模.
本文以发酵烤肠的品质和pH值为指标,采用Lp、Ld和啤酒酵母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四因素(菌株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的较优化工艺参数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L9(34)的方法,以产品的水分含量和产品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最优化的发酵工艺参数条件为:A1B3C2D2,即发酵菌株采用Lp:Ld:酵母=3:3:4,接种量1.5%(1.1~1.2×108CFU/m1),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22h左右.
选取了十几种市售啤酒,研究了啤酒缓冲容量与啤酒质量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啤酒缓冲容量的措施,并对酿造过程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啤酒缓冲容量与啤酒泡持、浊度稳定性和老化速度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性.增加麦汁或啤酒中总磷酸盐浓度既是提高啤酒缓冲容量的有效措施,又是减缓啤酒老化速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的]优化枇杷果酒酿造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湖北省荆门市当地的枇杷鲜果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考察不同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起始糖浓度、pH和发酵时间对枇杷果酒质量的影响。[结果]枇杷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温度15℃,起始糖浓度20 Brix,pH 3.6,酵母接种量0.4%,前期发酵时间6 d。[结论]所得果酒透明清亮,色泽淡黄,酒体醇香,为枇杷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途径。
研究了啤酒酵母对Cr(Ⅵ)的吸附作用。当pH=2时吸附效果最好,振荡30min吸附基本可达平衡。常见离子Na+、Ca2+、Mg2+、Cl-等对吸附影响不大。在一定浓度范围酵母菌对Cr(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n等温吸附模型。随酵母菌和Cr(Ⅵ)接触时间的增加,Cr(Ⅵ)被还原为Cr(Ⅲ)。
改进检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近干,乙腈溶解,正已烷去除杂质,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氨基甲酸乙酯标准浓度在0.1~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达0.999.添加浓度为0.01~0.1 mg/kg时,回收率为77.7%~95.2%,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0%~6.3%之间,定量检出限低于0.01 mg/kg.改良后的GC-MS法操作简单快速、经济节约、灵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