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CR技术,以酿酒酵母S288c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酿酒酵母肌醇-1-磷酸合成酶基因(ScINO1)包含1 602 bp的开放读码框,克隆后经PCR和酶切反应进行了鉴定,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己登录的ScINO1序列完全一致.对PUG6载体进行改造,构建了rDNA介导的多拷贝整合表达载体pURH,并将ScINO1基因连入载体pURH,获得ScINO1基因超表达载体pURIH.为下一步的微生物发酵法产肌醇和获得能够耐高乙醇的酵母工程菌株的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YES6-N,诱导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和纯化.方法:逆转录获得SARS冠状病毒DNA片段,PCR获得核衣壳蛋白基因互相重叠的两部分片段,酶切连接成全长,在E.coli JM109中构建重组表达克隆pYES6-N,在酿酒酵母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结果:重组克隆pyes6-N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插入片段大小、方向、碱基匹配与预期一致,获得一个完整的核衣壳蛋白基因,表达产物纯化后,电泳鉴定,相对分子质量近45 000.结论:成功克隆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全长,并在酿酒酵母中诱导表达成功,有助于抗SARS分子疫苗的研究.
以甘肃河西走廊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产地的啤酒大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麦表面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筛查、分离纯化与鉴定,研究大麦附生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其优势种群。结果显示,河西走廊啤酒大麦附生细菌数量最多,菌落总数在106~107cfu/g之间,酵母总数在104~105cfu/g之间,霉菌菌落总数因产地变化较大,数量在103~105cfu/g。通过对大麦附生微生物区系的鉴定,分离到9株优势细菌,9株优势酵母和11株霉菌,表明大麦附生菌群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并因产地不同,微生物组成呈现出一定差异。部分样品大麦中检出了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和产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hromogenes)等细菌,以及一些产真菌毒素霉菌菌株,存在一定生物安全隐患。建议在制麦过程中,尤其是浸麦工段应加强洗麦,以减少原料大麦携带的有害病菌,并降低产生真菌毒素的风险。
将冰葡萄渣中分离得到的酿酒酵母,经真空冷冻喷雾干燥制成菌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保护剂配方,并对该菌剂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复合保护剂最佳配方为甘油5%,蔗糖7%,脱脂乳粉11%,麦芽糊精15%,菌剂产品活菌数和活菌率分别为10.34 CFU/g和78.25%.在此最佳配方条件下,该冰酒发酵菌剂各项性能较优,其颗粒表面光滑平整,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低温稳定性,在10℃下能发酵产气,其发酵性能优于市售酿酒酵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浓香型白酒丢糟二次发酵酿造白酒的方法,利用浓香型白酒丢糟作为基质,在丢糟中加入曲药堆积发酵,然后加入酒尾酒、黄水、酯化酶、己酸发酵液等物质搅拌均匀,再用塑料薄膜密封进行二次发酵酿造白酒。本方法主要是通过丢糟二次发酵,充分利用丢糟里残留的香味前体物及糟醅这一特殊培养基来产生香味物质。丢糟在加入曲药后进行堆积,其目的是促进微生自身的生长为酯化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对丢糟中残留的淀粉等物质加以利用,提高酒糟的利用效率。堆积发酵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厌氧发酵除能提高酯类物质的生产,还能有效避免窖泥中微生物所产生的对酒体不协调物质。发酵后经常压蒸馏获得一种口味淡雅、香味协调的新型白酒。
该实验探究乳酸菌与酵母菌结合发酵枸杞饮料时,不同发酵方式下枸杞饮料的主要成分、抗氧化活性及两者相关性.以枸杞汁为底物,在30℃接种2.5%乳酸菌(嗜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乳糖杆菌质量比为1:2:1)和非酿酒酵母(绿茶培养的红茶菌中分离出的)制备发酵枸杞饮料.结果表明,与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相比,先乳酸菌发酵再酵母菌发酵枸杞饮料的还原糖含量(5.91 mg/L)下降更快,总酚(5.121 mg/L)和总黄酮(118.64 mg/L)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更强,生成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6种醇类、7种烷烃类和8种酯类;其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与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呈现显著性负相关.发酵枸杞饮料有良好的抗氧能力,为不同发酵方式下枸杞饮料的探究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