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一期实验对酸马奶中分离得到的37株酵母菌进行了属的鉴定.本实验进行了种的鉴定,依据<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和<微生物分类学>将其归入8个属11个种:2株酵母属,为酿酒酵母;8株假丝酵母属,其中2株为芬尼克假丝酵母,6株为酒类假丝酵母;4株克勒克酵母属,为林德纳克勒克酵母;10株酒香酵母属,其中1株为异酒香酵母,1株为克劳森酒香酵母,8株为班图酒香酵母;1株有孢圆酵母属,为戴尔有孢圆酵母;4株为德克酵母属,为布鲁塞尔酵母;7株为克鲁维酵母属,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1株为毕赤氏酵母属,为汉博尔毕赤氏酵母.
该文通过研究甜高粱茎秆M-81E固态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发酵条件为:耐高温酿酒酵母接种量为3%,发酵初始基质含水率为76%,添加0.25%CaCl2,0.25%MgS04·7H2O,40℃发酵24 h,乙醇得率为6.42 g/(100g)甜高粱茎秆,转化率为90.5%,残糖含量低于0.3%;添加10 FPU/g纤维素酶和10 CBU/g β-葡萄糖苷酶,进行同步糖化固态发酵,乙醇得率为7.53 g/(100 g)甜高粱茎秆,与不添加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相比,乙醇得率提高了14.6%.
根据国家啤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及浙江省关于节能降耗工作的要求,通过分析比较浙江省啤酒生产企业综合能耗和产品单位综合能耗,结合国内外能耗审计标准,制订了浙江省啤酒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指标限额和计算方法,并且提出新建啤酒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准入值.标准经有关部门审核通过,认为能耗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指标适用于啤酒生产企业生产用能系统能源消耗量的计算与评价.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中,甘油的生成所消耗的碳源约占总碳源的4%~10%.减少甘油合成量可提高乙醇产率与碳源利用率.其主要策略是修饰或切除一步或多步代谢反应,或引入外源相关基因以改变碳流方向与碳流量,从而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更多乙醇而少生成甘油的方向进行.文中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通过代谢工程手段阻断酿酒酵母甘油的合成或降低甘油的合成量,以提高乙醇发酵糖醇转化率的研究进展.
根据NCBI中的木糖还原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高保真聚合酶克隆树干毕赤酵母木糖还原酶基因,加A后克隆到质粒pGM-T中,测序验证.然后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舍有强启动子的穿梭表达载体p424GPD中,构建含有XYL1基因的重组质粒p424GPD-XYL1.将p424GPD-XYL1转化到大肠杆菌中,提取总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酶活测定确定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活性表达,表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后续构建重组酿酒酵母利用木糖发酵奠定基础.
目的:为了对红酒中白藜芦醇含量进行快速检测,建立了一种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红酒中自藜芦醇的新方法.方法:通过获取白藜芦醇较为完整的荧光光谱信息,确定了白藜芦醇荧光发射特征峰的位置,其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是290、380nm.结果:白藜芦醇荧光强度与浓度在0~2.0mg/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7×10-6mg/L,加标回收率为95.18%~100.76%之间.结论:所建方法不需要对红酒进行复杂的前处理,简单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好.适合各类型红酒中白藜芦醇的快速测定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