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筛选适合甘肃河西走廊特产人参果酒精发酵的优良酵母菌株,以人参果自然发酵醪为原料,通过镜检等方法从分离纯化的20株酵母菌中进一步筛选得到11株发酵性能良好的酵母菌,分别命名为TY8、TY5、TY6、Y3、Y4、Y5、LY3、LY1、Y1、Y2、TY2.以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作为对照菌株,通过酵母发酵力比较、耐乙醇能力、耐SO2能力、理化指标分析及感官评价,筛选出1株适于人参果果酒发酵的酿酒酵母TY8.以此菌株发酵生产的人参果果酒香气特征明显,酒体澄清透明,具有人参果果酒典型风味.
酱香型白酒是一种特殊香型的白酒,其主要风味成分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之一.对酱香型白酒的风味成分和主体成分进行了研究论述,为酱香型白酒显著标志物的确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为丰富电子烟烟液香气物质来源,开发具有良好风味的电子烟产品,筛选了食源性产香酵母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致香成分,以关键致香成分为指标对产香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并将最优条件下获得的发酵产物进行电子烟加香效果评价.结果表明:①筛选获得1株能够以杨梅汁和葡萄汁为唯一营养物的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KMLY1-2,该酵母菌发酵杨梅汁和葡萄汁后可产生较高水平的苯乙醇.②杨梅汁和葡萄汁发酵产苯乙醇的最优条件分别为接菌量5%和10%、温度30和25℃、转速200 r/min、pH 3和9;在此条件下,杨梅汁和葡萄汁的苯乙醇产量分别为47.49和60.99 mg/L,较未优化处理分别增加11.99和27.06 mg/L,较对照(未发酵杨梅汁或未发酵葡萄汁)分别增加47.32和60.99 mg/L.③最优条件下得到的发酵产物的嗅香得分最高;将发酵产物按1.6%(质量分数)比例添加至电子烟烟液基础溶剂中,制备的电子烟具有浓郁玫瑰花香,且产生的气溶胶香气谐调饱满,杂气轻,余味干净,抽吸品质好.酿酒酵母KMLY1-2可用于发酵杨梅汁和葡萄汁,发酵产物含较高浓度苯乙醇,是一种合适的电子烟香原料.
以鲜桑葚果为主要原料,利用纯种果酒酵母菌强制干预桑葚果发酵制成甜红果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以出酒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利用低频核磁共振成像(M RI)技术对各方案组的稳定性进行比较验证,从而确定桑葚甜红果酒最优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酵母菌接种量0.2g/kg、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15d、亚硫酸钠添加量0.011%。在此条件下制成的桑葚甜红果酒感官评分为93分,出酒率62.4%,制作出的桑葚甜红果酒澄清透明有光泽悦目协调,有浓郁的原果香微带醇香,风味柔和酸甜适口,口感润滑稠厚,稳定性良好。
为提高富硒酵母的生物量及富硒水平,在7L发酵罐规模研究了碳源和无机硒的不同补料方式对富硒啤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碳源指数流加(μset=0.19 h-1)能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32.9 g/L)及生产强度[1.50 g/(L· h)],相对碳源恒速流加发酵分别提高了15.8%和27.1%;在对数期采用两阶段恒速流加无机硒的策略可以实现高生物量和高硒含量的相对统一,发酵22 h后,酵母干重可达31.5 g/L,干酵母硒含量和有机硒转化率分别达到602.3 mg/kg和72.0%,相对无机硒恒速流加发酵分别提升了13.2%和8.1%.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受市场影响大,产业本身发展不完善.产区规划和区划是推动葡萄酒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在葡萄酒中占主导地位的干红酒用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模糊数学、集优法和逐步分区法,借助GIS小网格推算技术、空间分析和图层运算等功能,完成中国北方干红酒用葡萄品种生态区划.结果表明,干红酒用葡萄生态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南段余脉区域,辽西走廊大部等;环渤海湾地区的山东半岛大部,河北秦皇岛地区和辽东半岛大部等;晋冀交界地区的张家口和大同部分市县等;西北地区贺兰山东西两麓地区和沿黄河区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天山东段北麓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