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和鉴定酵母菌,目的是筛选适宜树莓酒发酵特点的专用酵母菌株.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与和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树莓酒自然发酵的不同时期分离纯化酵母菌,结合菌落和细胞显微形态特征进行区分,随机选择代表菌株进行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出323株酵母菌,形态学初步鉴定为12类,分子鉴定为分属于5个属的7种酵母菌,分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覆膜孢酵母属亚种(Saccharomycopsis crataegensis)、叉开假丝酵母(Candida diversa)、东方拟无枝酸菌(Candida sorboxylosa)和假丝酵母属亚种(Candidas te llimalic ola).结论: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形态区分与分子鉴定技术结合,对筛选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准确有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原料制备:将高粱及少量的小麦及小麦麸皮混合制备成原料;下沙;糙沙;轮次取酒;再经过馏酒,勾兑,储存后即可,所述下沙步骤中,下沙粉碎度为27~30%,加水量为所述原料总量的50%~52%,加入的水的温度为95°C~100°C;所述糙沙步骤中,糙沙粉碎度为37~40%,加入水量为所述原料总量的50%~52%,加入的水的温度为95°C~100°C;所述馏酒的温度是30°C~35°C。本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解决现有的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粮食利用率低,出酒率不高的问题。
酿酒酵母突变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518比原始菌株谷胱甘肽产量有明显提高,有较好的耐酸性,本研究通过克隆突变前后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并进行结构比较,分析其突变后耐酸性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Pro54Leu使突变残基扭转角度由-40.2°变为-50.4°,柔性增强,可能有利于酶催化过程中"帽子"结构域的位移形成闭合构象而提高了与底物结合的稳定性;Leu54侧链基团向外伸展,包裹暴露表面的-SH,避免因氧化而影响酶分子活性;同时疏水性的增强可能使C端羧基pKa值下降从而使活性位点pKa值降低,导致最适pH值的改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酒蒸馏综合节能方法,通过闪蒸以蒸汽的形式回收冷水冷凝酒蒸汽后的热水中的热能,并与酒甑中的二次蒸汽一起通过相变增焓、蒸汽喷射器进行增温增压,实现低品位热水热能和二次蒸汽热能的同时高效回收和增温增压,并达到就地利用的目的。本发明与传统蒸酒系统相比,能够节约能耗30%以上,且系统无电耗、无运动部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维护工作量小,非常适合工程需要。在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能耗较大的蒸馏酒系统之外引入本发明,将热水通过闪蒸提取蒸汽在通过本系统的相变增焓系统和相变增焓蒸喷热泵,提升蒸汽热能的温度和压力到就近应用的要求,达到解决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的能耗大以及由此导致不必要的碳排放等问题。
从催芽、枝梢管理、花果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果实及酿造特性等方面总结介绍了酿酒葡萄品种美乐在广西南部引种栽培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美乐在避雨及合理控产条件下能够在华南湿热气候条件下收获品质较优的果实,并酿造出当地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干红葡萄酒产品.
在栽培管理条件一致,氮磷等营养元素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钾肥试验,结果表明:新洋农场啤酒大麦最高产量施钾量为5.0 kg/667 m2,产量为446.0 kg/667 m2;最佳经济施钾量为2.5 kg/667 m2,产量为441.9 kg/667 m2,并求得啤酒大麦钾肥系数为0.2178,啤酒大麦钾肥临界值为115 mg/kg,为啤酒大麦科学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