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低(无)应答的成年人接种60μg乙肝疫苗后的抗体衰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深圳市某医院既往接受过乙肝疫苗0、1、6程序接种而未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职工中,接种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0μg重组乙型肝炎(酿酒酵母)疫苗,分别于6个月、12个月采集接种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法)检测抗-Hbs水平.同时对接种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乙肝疫苗抗体水平衰减的因素.结果 接种60μ g重组乙型肝炎12个月后乙肝保护性抗体阳转率维持在91.95%水平,但12个月的抗体水平明显低于6个月时的(Z=2.78,P=0.005).熬夜和饮用咖啡是影响抗体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前者是危险因素,后者为保护因素.结论 低/无应答者接种一针高剂量60 μ g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抗体应答,但抗体水平衰减较快,避免熬夜和饮用咖啡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抗体水平衰减.
为了调查食品尤其是包含复合香气的食品(如葡萄酒和酒精饮料等)中的气味活性化合物的构成机理,提出了一种将LDA模型应用于红酒气味与化学分子关系挖掘的方法.该方法在红酒风味数据集上,将红酒看作文档,气味和化学分子看作词语,通过LDA主题模型挖掘隐含的红酒特征;根据红酒与化学分子在红酒中的分布进行聚类,并结合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最终找出气味与化学分子之间的关系,为设计一个能够通过测试化学分子识别食品气味的电子鼻打下基础.实验数据由法国南特大学Oniris气味实验室提供,实验结果部分地证实了将LDA模型应用于红酒气味与化学分子关系挖掘的可行性.
在对白酒企业生产过程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具体应用需求和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现白酒勾兑与调味的生产系统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一组高效优化算法和智能信息处理方法, 对白酒理化指标进行精确计算和最优控制,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同时也提高成品酒质量的稳定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方案已应用在泸州老窖白酒微机勾兑调味辅助系统中,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案是有效的,并适用于大多数白酒类企业的生产.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能将无机锌高效转化为微生物锌的微生物,并评定其作为锌源饲喂鸡的生物学效价.首先,从实验室已有的16株饲用微生物中筛选出对无机锌具有高转化率的菌株,随后对影响其转化率的无机锌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菌液接种量进行单因素优化和正交优化.然后,选用18周龄的海兰褐公鸡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1组和对照2组饲喂无机锌(ZnSO4·7H2 O),饲粮锌含量分别为60和90 mg/kg;试验组1和试验2组饲喂酵母锌,饲粮锌含量也分别为60和90 mg/kg.预试期和正试期各5 d.结果表明:58号菌种(酿酒酵母菌)为最优无机锌转化菌,无机锌转化为微生物锌的转化率达52.68%;在无机锌浓度1.5 mg/L、菌液接种量4%、28℃ 条件下培养66 h,其对无机锌转化为微生物锌的转化效率可达98.01%;以该菌种转化的富锌酵母菌(酵母锌)饲喂鸡,其中锌相对于硫酸锌中锌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为114.83%.由此可见,58号菌种是一种对无机锌具有高转化率的富锌微生物.
传统的啤酒装箱控制系统故障率偏高,不易维修,生产效率较低.本文采用PLC 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在改动部分硬件结构的基础上,选用了日本松下电工公司生产的PLC 编制控制程序进行控制,设计出基于PLC 的啤酒装箱自动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验观察到在酸性条件下,色氨酸能够增强Ce(Ⅳ)和吐温40的化学发光反应,其发光强度的增加与色氨酸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色氨酸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采用顺序注射技术进样,将试样和试剂的消耗降至微升范围内,明显提高了分析速度.考察了各种实验参数的影响和可能的反应机理,此反应的发光体为Tween 40的中间氧化产物.在试样体积70 μL、吐温40浓度为5%、试剂Ce(Ⅳ)体积80 μL、浓度为1.0 mmol/L、检测流速为1.8 mL/min的条件下,线性范围为2.0×10-7~1.4×10-5 mol/L; 检出限(3σ)为8.8×10-8 mol/L; 对6.0×10-6 mol/L色氨酸进行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啤酒和血清中色氨酸含量测定的回收率为9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