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种可能富含发酵木糖-葡萄糖酵母菌的材料中分离得到68株酵母菌,分别对其发酵、产乙醇、耐乙醇、木糖利用及木糖-葡萄糖发酵能力进行研究,筛选出发酵木糖-葡萄糖能力较强的酵母菌株.通过镜检观察、耐渗透压、耐受pH值、同化碳源和氮源试验,研究筛选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并通过26S rRNA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最后利用木糖-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进行产乙醇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中S3和Y4菌株发酵木糖-葡萄糖能力较强,经分子鉴定分别为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和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菌株Y4和对照菌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N)产乙醇能力显著高于菌株S3(P<0.05),且菌株Y4和N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S3与N组合其乙醇产量显著高于菌株Y4,N,S3单独及Y4与N组合,但显著低于S3与Y4组合及S3,N,Y4三者组合(P<0.05),其中三者组合的乙醇产量最高,为39.74g/L.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肝益肾保健白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补肝益肾保健白酒包括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白酒500?800份,五味子40?70份,枸杞20?50份,五加皮10?40份,乌梅10?20份。本发明所述的补肝益肾保健白酒,性温和,口感佳,具有生津敛肺,祛风湿,补益肝肾的功效,尤其是使用了添加剂之后,解决了白酒稳定性差的问题。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Schisandra chinensisBaill.)。因果实具有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果实既可入药也可用于酿酒、制汁生产饮料,具有滋肺、涩精、止汗、止泻、生津、益智、安神之功效。五味子天然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混交林及灌木丛中,为落叶木质藤本野生果树。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与气相色谱-闻香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中时间强度法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红心火龙果果酒中特征香气物质.自制红心火龙果果酒中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为己酸乙酯(OAV=276.45,下同)、乙酸异戊酯(103.54)、辛酸乙酯(50.45)、异戊醇(4.32)、乙酸乙酯(3.50)、苯乙醇(3.36);市售红心火龙果果酒样品1中主要为己酸乙酯(95.41)、乙酸异戊酯(41.97)、丁二酸二乙酯(19.00)、乙酸乙酯(12.12)、辛酸乙酯(11.67)、异戊醇(4.36);市售红心火龙果果酒样品2中主要为己酸乙酯(53.80)、丁二酸二乙酯(25.08)、乙酸异戊酯(17.64)、乙酸乙酯(16.55).该研究首次分析确定了红心火龙果果酒中的特征香气物质,明晰香气物质对果酒的贡献程度,为火龙果果酒品质的调控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以大别山野生猕猴桃为原料,经由猕猴桃汁初筛,YEPD培养基复筛获得酵母菌株.通过WL培养基观测形态,采用杜氏管发酵法、猕猴桃果汁发酵法等进行发酵能力评估,并进行了耐受性研究,然后对其酿酒特性进行测定,通过监测猕猴桃酒的发酵情况变化、测定酒液的酒精度、总酸以及澄清度、香味、口感等感官指标,筛选出最佳酿酒酵母.结果表明:M5菌株发酵活力强,可耐受14% vol的酒精度、300 g/L的糖和300 mg/L SO2,发酵周期短、酒液清澈、酸度为0.8 g/100 mL,酒精度可达9.8% Vol,Vc含量可达40.8 mg/100 mL,感官品质在五株菌中最佳,有望驯化为酿造猕猴桃酒的优良酵母.
高山被孢霉中Δ6脱饱和酶(MaFADS6)是决定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流的关键酶.利用定点突变技术研究MaFADS6-I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高山被孢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非链取代式质粒扩增技术对已构建质粒pYES2/NT C-MaFADS6-I内的表达单元(即MaFADS6-I)中细胞色素b5区(HPGG)下游的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将所有突变体分别转化酿酒酵母进行诱导表达,进一步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Δ6脱饱和酶的底物来考察重组菌对各底物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突变体催化α-亚麻酸(ALA)的活性没有改变;K61和D68两个位点对催化亚油酸(LA)起关键作用,其对应的4个突变体对LA的转化率分别为(6.2±0.5)%(K61T)、(0.3±0.0)% (K61F)、(8.2±0.7)% (D68N)和(6.6±0.8)%(D68L),相比原始转化率各降低50%以上;G63和T69两个位点对LA的催化无直接影响,但G63T突变体由于突变位点极性改变,其对LA的转化率为(8.5±0.9)%,比原始转化率降低了49.9%;而V66位点的突变体对LA的转化率分别为(22.3±2.6)% (V66T)和(20.7±2.5)% (V66A),比原始转化率分别降低了36.1%和37.8%.确定了MaFADS6-I氨基酸序列中K61和D68两个关键氨基酸位点经突变后均会使其酶活明显降低,这为研究MaFADS6-I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