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保守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结合RACE技术,分离和克隆到了总状毛霉(Mucorracemosus)甲壳素脱乙酰酶(CDA)的全长cDNA,并进行了全序列测定,提交GenBank登陆号DQ538514.研究结果表明:(1)总状毛霉CDA基因全长为1 506 bp,包括67 bp5′非翻译区,1 344 bp阅读框以及95 bp3′非翻译区,3′非翻译区包含Poly (A)加尾信号AATAAA.总状毛霉的CDA基因共编码448个氨基酸,在该基因中部还包含一个144氨基酸的多糖脱乙酰酶结构域,约占CDA基因全长的32%.(2)总状毛霉CDA基因与其它相近种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卷柄根霉(Rhizopus circinans)的CDA1和CDA2、鲁氏毛霉(Mucor rouxii)、卵形孢球托霉(Gongronella butleri)、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布拉克须霉(Phycomyces blakesleeanu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CDA1和CDA2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5%、58%、56%、56%、48%、39%、39%、17%和16%;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9%、57%、59%、55%、47%、30%、32%、18%和21%.表明CDA基因在不同的真菌中有着不同的亲缘关系.(3)根据总状毛霉CD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不同真菌的系统树,与采用经典分类法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4)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三级结构,验证了该蛋白质具有甲壳素脱乙酰酶完整的功能性结构,并包含一个多糖脱乙酰酶结构域,两者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
采用热水抽提法,综合考察提取条件对谷胱甘肽和杂质蛋白质溶出率的影响,对从啤酒废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pH、温度、时间和料水比对产品谷胱甘肽和杂质蛋白质提取量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最佳的热水抽提条件:温度70℃,pH2.25,时间15 min,料水比1: 4.
一种高效白酒蒸馏器属于白酒蒸馏装置。该装置将斧、甑体、甑盖冷凝器依次组成一种塔形结构。甑体底部内的甑筚为锥状甑状甑筚,甑盖由下部的空心柱形和在其上端连为一体的锥形盖组成,在甑盖的空心柱段的下部内装有向其侧面倾斜的环形酒液收集槽,甑盖的内、外装了多层高效热管组成的热管网,甑盖上装了冷端盖,并密封,其内通入冷却水,冷端盖内装了加量水泵、甑盖上装了伸出端盖的废物排放管。该装置能使热力工况呈均匀分布,能避免酒香味损失,能提高酒液的合格率和酒质。
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基因组中发现和鉴定的41个反义snoRNA进行一级结构的分析表明:酿酒酵母snoRNA基因富含AT;41个反义snoRNA全都具有boxC'和boxD'结构元素;根据反义snoRNA保守结构元素及反义序列的数目和位置的特点,将反义snoRNA分为5种结构类型,认为snoRNA分子具有两个主要的功能区;在snR57、snR59、snR68、snR71和snR75不具有指导甲基化反义序列的功能区中,发现有一段长10~12个核苷酸的序列与rRNA互补.为进一步研究反义snoRNA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为探究二甲基二碳酸盐(dimethyl dicarbonate,DMDC)非热杀菌技术对茶枝柑果酒发酵特性及果酒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茶枝柑果汁分别进行DMDC杀菌、巴氏杀菌和不杀菌处理,比较3种不同的发酵前处理方法对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组分、乙醇含量、高级醇含量、pH值、总酸含量、有机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抗氧化活性等动态指标的影响以及发酵前后微生物菌群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杀菌直接发酵的茶枝柑发酵液,添加DMDC和巴氏杀菌均能有效杀灭污染的杂菌,提高糖的有效利用率和乙醇得率,抑制高级醇产生,其中空白对照组(不杀菌处理)、DMDC组、巴氏杀菌组的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13.10%、13.30%、13.73%.同时,与巴氏杀菌组相比,DMDC处理后的发酵液抗坏血酸质量浓度较高(211.40~221.70 mg/L),抗氧化活性保留较好(20.83~23.26 μmol TE/mL);但存在乳酸菌等耐受菌残留、乳酸升高的问题.综合而言,DMDC杀菌可以作为茶枝柑果酒发酵前处理的非热杀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啤酒发酵过程中环境参数的分析,为了提高最终产物的得率,保证在整个操作进程中有一个适宜的生长代谢环境为目标,引入链系统控制方法,找到影响发酵温度和PH值等主要因素,建立由温度和PH值两条主要因果链组成的互相关联的链系统模型.设计了啤酒发酵过程环境参数的链预估算法和链控制系统.仿真显示为啤酒发酵系统环境参数建立的链系统模型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强,容错性好,控制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