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1977-2016年粒用高粱生产现状和审定品种的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分析,以期为高粱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行业年鉴和相关文献,统计了国家和省级审定并公开的品种324个,搜集其区试单产、穗粒重、千粒重、生育期、株高、穗长,以及品质相关性状包括淀粉、单宁、蛋白质、赖氨酸与脂肪含量的数据.[结果]从时间演变来看,40年来审定品种数随年份持续增加.株高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降低1.36 cm.区试单产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9.1 kg·hm-2;淀粉和单宁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蛋白质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赖氨酸和脂肪含量则无显著变化.从空间分布来看,生育期的平均值在春播早熟区、春播晚熟区、春夏兼播区和南方区的变化范围为94-126 d;春夏兼播区的穗粒重最高(105.4 g),南方区最低(64.6 g);千粒重在春播晚熟区最高(30.3 g),南方区最低(22.6 g),分区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淀粉含量在春播早熟区和春播晚熟区较高,平均为74.2%,而脂肪含量较低,平均为3.5%;单宁在南方区含量最高(1.1%);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在分区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今后品种选育把植株矮化和提高千粒重作为提高产量的重点策略,品质上向专用型发展.酿酒高粱应保证适当高淀粉含量、合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范围,注重提高单宁含量.而饲料高粱应保证高淀粉,注重降低单宁并提高蛋白质、赖氨酸含量.
[目的]研究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法]于 2007年在酿酒葡萄生育期(4~11月)进行逐日3次定时(08:00、14:00、20:00)观测,观察项目包括分生孢子数及温度、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要素.由于白腐病主要危害果实,因此记录酿酒葡萄果粒发病情况,发生标准分为始发期、盛发期和持续期3个阶段.[结果]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风速等气象要素有密切关系,降雨量和田间湿度的变化对病菌的影响最大.该病菌在昌黎地区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28 ℃,最适温度为25 ℃左右,28 ℃以上时不利于孢子萌发.[结论]根据白腐病发生气象指标,结合中期天气预报,可提前预防并有效控制酿酒葡萄白腐病的发生.
酿酒酵母作为细胞工厂被用来生产多种萜类化合物.乙酰辅酶 A 为合成萜类化合物的基本前体,细胞质乙酰辅酶A供应不足会导致目标产物产量较低,调控乙酰辅酶A合成是构建目标萜类化合物高产合成途径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酿酒酵母乙酰辅酶 A 作为重要中心碳代谢分子,主要在细胞核组蛋白乙酰化、细胞质丙酮酸脱氢酶支路、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和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中参与的代谢过程.总结了通过强化酿酒酵母内源丙酮酸脱氢酶支路,引入低三磷酸腺苷(ATP)消耗的异源乙酰辅酶A合成途径,增加辅酶A合成和利用线粒体乙酰辅酶A含量高且对其不渗透的特性进行区域化合成以提高乙酰辅酶A含量的代谢工程策略,旨在为酿酒酵母萜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提供借鉴.
概括分析了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形势,认为葡萄总产量在不断上升,而栽培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但南方和西部地区葡萄种植增长较快;鲜食葡萄栽培约占80%,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种产品以内销为主,出口比例很低,相反,鲜食葡萄和葡萄酒进口大幅度增长.当前面临着外来生物入侵,特别是葡萄根瘤蚜威胁,以品种自根系栽培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用抗性砧木嫁接繁殖苗木势在必行.建议政府和科研单位增强对产业的关注度,尽快建立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完善产业链,增加产品多样性,通过科技进步全面提高葡萄产业化水平.
本发明属于白酒生产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酱香型白酒生产用加工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冷却机构,冷却机构包括内齿圈和驱动齿轮,内齿圈外固定套设有冷却盘,驱动齿轮与内齿圈之间啮合有两个中间齿轮,中间齿轮的齿轮孔内均固定连有支撑柱,支撑柱均固定套设有横向转盘,横向转盘上均周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横向转盘外侧均设有竖向转盘,竖向转盘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均连有“L”形连接件,竖向转盘上固定有活塞腔,活塞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竖向转盘的旋转中心处均固定有横向支撑杆,两个横向支撑杆上分别固定套设有摊平辊和翻动辊。采用本发明能解决目前冷却酒糟后酒糟存在表面和底部温度差异较大的问题。
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是中国高端白酒品牌的三大寡头,分析了三大品牌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对它们的发展前景进行梳理,以期为高端白酒品牌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