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葡萄成熟花粉粒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下一步原生质体杂交及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使用低温一酶解法对酿酒葡萄桂葡一号花粉原生质体进行分离,探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不同花序位置和不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越高,在0.6 mol/L甘露醇条件下,以处理7d的原质体分离得率最高,达18.94%,其次是处理5d.对于不同部位花粉,以中上部花药的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高,而以中部花序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得率最高,达19.11%;中下部花药及已开始散粉的花药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低.相对于1.2 mol/L甘露醇,以添加0.6 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处理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得率较高.[结论]低温处理时间、花粉成熟度及甘露醇浓度均对酿酒葡萄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有明显影响.选用即将开花的中上部花药为材料,经0~4℃低温预处理5~7 d,并以0.6 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可获得大量有活性的花粉原生质体.
为了增强纯生啤酒的泡沫性能,从酿酒酵母表达质粒YEplac181出发,将大麦脂转移蛋白1(LTP1)成熟肽的编码序列置于酿酒酵母ADH1启动子(alcohol dehydrogenase promoter)和CYC1终止子(cytochrome C terminator)的调控下,构建大麦脂转移蛋白1的酿洒酵母表达质粒YEp181-KAMLC.通过酿酒酵母α-信息素信号肽的引导分泌,酿酒酵母表达的成熟大麦LTP1被分泌到发酵液中.对发酵液的检测表明,在发酵132h后LTP1的产量可达到29.45mg/L.
为了研究非酿酒酵母胞外酶促进葡萄酒发酵产香的效果,该文在爱格丽葡萄汁酒精发酵12 h后,分别添加优选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RM)胞外酶液,优选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PF)胞外酶液和商业糖苷酶制剂(almondβ-glucosidase,AG)(10 mU/mL),以不添加酶制剂的酿酒酵母纯发酵为对照,发酵过程中每24 h取样,采用HS-SPME-GC/MS(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监测挥发性成分的生成变化.葡萄酒含糖量低于2 g/L时终止发酵,低温满罐密封储存,次年4月,进行葡萄酒香气仪器和感官量化分析.胞外酶液共测得6种风味酶活性,其中RM酶液中的β-D-葡萄糖苷酶、α-L-鼠李糖苷酶、β-D-木糖苷酶活性均显著(P<0.05)高于PF中的,而α-L-阿拉伯糖苷酶和酯酶在PF酶液中活性更高(P<0.05).发酵过程中,胞外酶处理显著促进了(P<0.05)品种香气和发酵香气物质的生成,其中RM酶液显著提高了萜烯类物质和苯乙基类化合物含量,其作用效果分别比商业酶处理高41.7%和31.8%,PF酶液显著促进了发酵香气化合物的生成,尤其是脂肪酸乙酯含量约为对照的2倍.酒样感官分析结果显示,两株酵母的胞外酶处理表现出各自增香酿造的优势,其中RM酶液促进温带酸果类香气的效果突出,PF酶液显著提升了柑橘类香气.研究结果为酵母风味酶应用于葡萄酒的增香酿造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酒蒸馏冷凝装置,包括酒蒸汽输送管、冷凝管一和冷凝管二,所述酒蒸汽输送管一端设置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内设置有细过滤网,所述细过滤网一侧设置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过滤管一端设置有连接管一,所述连接管一一端设置有螺旋管一,所述螺旋管一外围设置有所述冷凝管一,所述冷凝管一一端设置有出水管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管、细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使装置可对酒蒸汽进行两次过滤,从而使酒蒸汽携带的酒糟等杂质被过滤下来,使装置内的管道不会被堵塞,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酒蒸汽更加纯净,提升白酒的口感。
从选择基地统一规划、品种及苗木选择、苗木培育技术、建园与苗木定植技术、田间管理、间作、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甘肃河西干旱荒漠区酿酒葡萄丰产栽培技术.
采用酿酒酵母的细胞壁包埋水溶性的绿原酸,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包埋温度、包埋时间、芯材比和加水量因素对绿原酸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包埋温度40℃、包埋时间6h、芯材比3:1(g/g),以6mL蒸馏水为包埋介质的组合条件下,包埋率最大为18.9%.微胶囊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绿原酸的特征官能团的振动消失;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微胶囊呈球形,微胶囊内的绿原酸自发明亮的荧光;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分析显示,绿原酸包埋前后保留时间及紫外扫描图谱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成功的包埋到酵母细胞壁内,且在包埋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