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西夏第3窟"千手观音经变"的定名,在以往的论著中都不统一,也有写错名称的.经变的左右两侧对称绘有两幅"酿酒图",两幅"酿酒图"局部稍有差别:其一,灶台方形器物上烟囱的形状有所不同,其二,左侧烟囱有"烟",右侧烟囱没"烟".还有学者将甘肃安西(今瓜州)榆林窟误写成"山西省榆林窟",并将西夏壁画误写为"唐代酿酒图".
从自然发酵蓝莓果酒中分离筛选优良酵母,为开发蓝莓果酒提供酵母菌资源.采用镜检和杜氏管发酵法初筛,分离出19株酵母菌.通过产酒精能力、耐性能力测试进行复筛,最终确定LM-8为最优菌株.采用18S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对所筛选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酵母菌LM-8与酿酒酵母(Z75578)的遗传距离最近,两者之间的同源性为99%.该菌株被鉴定为酵母属的酿酒酵母.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酿酒葡萄各发展阶段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阐述了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发展历史,从指标体系产生的气候背景、区划范围、区划方法以及区划结果方面列举了气候区划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浅析了我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其将黄酒糟与白曲、细菌曲、高温大曲、生香酵母按比例混合拌匀,堆积培菌,通过“二次制曲”形成一种特殊的曲药,并与芝香粮糟按比例混合拌匀,高温润料,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制得营养丰富,风格独特、细腻、丰满、典型的芝麻香型白酒。其工艺较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对于生产芝麻香型白酒的厂家来说,既无需增加设备投资,又可提高生产效益,还可提升黄酒糟的附加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香型白酒的酿造方法,包括原料粉碎、蒸料装甑、初步摊凉、初步加曲入缸、初步蒸馏取酒、二次摊凉、二次加曲入缸、二次蒸馏取酒。原料冷却后,将其放入到发酵缸中,并且向发酵缸中加入酒曲,发酵前加入酒曲含量为13%,发酵缸内的温度控制在18?32℃,发酵缸所在的屋子中铺设有暖气管道。本发明涉及白酒酿造技术领域,该清香型白酒的酿造方法,通过提高了清香大茬酒发酵缸的发酵初始温度,增强了发酵动力,满足了清香酒“前缓升、中挺、后缓落”的发酵原则,使总酸提高了0.23g/L,总酯提高了1.05g/L,乙醛、异戊醇、异丁醇均略有下降,大茬原酒清香更突出,入口醇厚绵软回甜、爽口、回味长,并具有一定的粮香味。xa0xa0
[目的]研究刺葡萄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化学组成与果香酯类物质生成的关联,为刺葡萄酒增香酿造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以刺葡萄品种'湘珍珠'为研究对象,以'赤霞珠'葡萄为对照,添加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 h取样,分别采用HPLC和GC-MS方法测定氨基酸和酯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关联.[结果]刺葡萄中除脯氨酸之外的氨基酸总体含量为'赤霞珠'葡萄的3倍,天冬氨酸、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含量分别达到'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2.4倍、2.2倍、4.2倍、7.7倍和3倍,但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10%、35%和20%.刺葡萄发酵产生的乙酸酯、短链脂肪酸乙酯、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发酵所得上述酯类物质的55%、11%和6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刺葡萄发酵过程中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与乙酸酯、脂肪酸乙酯的相关性系数在0.552—0.837,较'赤霞珠'葡萄发酵体系中相应的相关性系数显著偏低,这可能与刺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含量偏低有关.[结论]刺葡萄中含量偏低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可能限制了刺葡萄酒发酵体系中果香酯类物质的积累.